作者:骆健民 来源:农民日报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近年来,浙江省不断探索乡村引才、育才、留才的工作体系和机制,在加大人才反哺力度、加速释放创新活力等方面出实招,推进以“科技进乡村、资金进乡村,青年回乡村、乡贤回农村”为内涵的“两进两回”行动,实现平台、土地、金融、社保、财税政策集成共发力,打造出一系列标志性成果和模式,交出了乡村人才振兴的优异成绩单。截至2022年底,浙江省乡村人才队伍总量突破200万人,引进新乡贤25.8万人、培育农创客超4万余名,全省家庭农场10万余家、农民专业合作社4.23万余家、活跃涉农网店2万多家,形成了共推乡村人才振兴的生动局面。
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如何点燃浙江乡村人才振兴的新“引擎”?笔者认为,要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努力为加快建设高效生态农业强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
推动体制变革,引才束缚更好突破。省级层面要不断推进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大胆突破现有制度对吸引人才落地的束缚。当前,尤其是在人才引进、编制瓶颈、评价激励机制等方面着手推进改革,积极探索聘任制公务员和政府高级雇员制,激励人才留下来。打破唯学历技术论人才,鼓励“把论文写在大地上”,对于长期扎根基层,对乡村地区发展作出实质性贡献的人才,在职称评定、考核评定上优先考虑。同时加强乡村人才配套相应保障性制度,解决后顾之忧。
突出产才融合,集聚效应更为凸显。抓住浙江省委实施三个“一号工程”契机,在壮大乡村“地瓜经济”、提升乡村营商环境、发展乡村数字经济方面,发挥乡村人才作用,进一步做强农业产业体系,加快培育一批市场竞争力强的农业优势产业链,打造“产业+人才”乡村振兴新模式,构建农业农村产才融合“生态圈”。大力推进“一县一链”“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工程,培强培优农业企业家和新型主体带头人队伍,充分发挥浙江在产业、资金和市场方面的优势,引导人才向乡村振兴一线发展,形成集聚一批人才、发展一个特色产业、带动一方致富的示范效应。
合力打响品牌,创新创业更具活力。通过省、市、县三级联动,全力打造具有浙江辨识度的乡村人才品牌。举办“浙江乡村人才发展峰会”,探索开展“浙江乡村人才招聘嘉年华”等活动,服务全国涉农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各类农业主体等,精准对接各类人才。开展“浙江乡村人才全球招募计划”,向全球招募拔尖人才、高端人才,通过主流媒体发声,全面营造浓厚氛围,积极鼓励各地设置条件,吸引全球高层次人才来浙江乡村创新创业。此外,省级层面还需整合规范各部门、各地关于乡村人才的提法,合力提升浙江乡村人才的影响力和辨识度。
科学精准分类,引才环境更加优质。在顶层设计上要放眼全局,精准施策。积极探索构建具有竞争力的人才精准分类、引进培养制度。探索设立专项资金,在薪酬、购房、租房、医疗保障、子女教育等方面给予支持。各地可探索人才引进与本土培育相结合,依据本地人才需求缺口进行定向引进和培育。同时重点引进和培育领军人才、治村名师、专业精英、农创客、能人乡贤、工匠能手等“英才”,出台政策引导支持海归人才、科研专家、高校教师等农业科技人才创新创业,并给予相应补贴。
合理整合资源,育才培训更趋精准。省级层面要加强对乡村人才培养项目的统一规划、集成整合,建立完善系统化、经常化、实战化教育培训机制。围绕乡村振兴人才需求,摸准摸透培训需求,大力实施百万乡村人才培养提升计划,实现“有的放矢、精准打靶”。因地制宜开展适合农民就业的技能培训和新职业新业态培训,加快整合农业科技院校等资源,打造一批乡村振兴实训基地、乡村人才孵化基地等。同时,涉农高校要优化学科专业设置,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大力培育领军型、创新型、实用型人才。相关职能部门要定期打出更多政策“组合拳”,合力推动乡村人才队伍不断壮大、结构不断优化、能力不断提升,为全国乡村人才振兴提供更多“浙江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