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公布壮大集体经济,迈向共同富裕——浙江强村富民乡村集成改革典型案例,抓确权、促流转、降风险,海盐县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促共富入选。近年来,海盐县通过扎实开展农村承包土地确权登记,规范引导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流转,有效探索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使农村承包土地“三权”归属更清晰、权能更完整、流转更顺畅、保护更严格,有力促进了现代农业的发展,为高水平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实现共同富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主要做法
(一)确好承包权。海盐县2016开始二轮承包土地确权到2018年全面完成确权登记颁证,共签订承包合同5.84万份,占应签订数的97.5%,颁证5.78万本,颁证率96.5%,获评全国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典型地区。
(二)盘活经营权。在全省率先建立县镇村三级农村土地流转和产权交易服务平台。截至2021年底,全县农村产权交易累计成交2913宗,金额达5.1亿元,实现了农村生产力要素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促进了村级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2021年全县土地流转面积21.55万亩,流转率78%,促进了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发展。
(三)金融助发展。以全国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县为契机,在全省率先推出针对承包土地经营权的抵押贷款产品—“农钻通”。截至2021年底,累计发放贷款656户,放款金额6.57亿元,贷款余额2.03亿元,有力保障了农业经营主体的生产资金需求。
(四)机制降风险。土地流转风险管理实行“土地流转费履约保证保险”和“土地流转风险保障金”双轨运行机制,由土地流转双方根据有关规定共同协商确定。全省首推“三权”风险补偿基金,基金规模3000万元,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农村“三权”抵押贷款投放。
二、改革成效
(一)农村土地承包关系更加稳定。通过对承包地进行确权登记颁证,有效解决了空间位置不明、登记簿不健全等问题,建立健全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管理制度。目前,全县农村家庭承包耕地面积户均4.68亩,确权工作得到了多数农户的认可,也解除了农民长期流转土地的后顾之忧,稳定了土地承包经营权长期流转关系。
(二)农业规模化经营比重不断上升。通过承包土地经营权的流转,促进了农村土地规模化经营,培育和壮大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截至2021年底,全县拥有工商登记的家庭农场1307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75家,农业龙头企业27家。其中全县家庭农场总注册资金8.31亿元,50亩以上规模经营面积达到18.94万亩,占全县承包地的70%,家庭农场已成为资金密集、土地集约的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主体。
(三)农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提升。一方面,通过土地流转,农户将自己的承包地经营权流转出去,收获了租金,增加了财产性收入;另一方面,农户通过土地流转组建家庭农场等农业主体,开展规模化经营,实现了经营性收入的增加。2021年,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4486元,较2020年增加4150元,增长率超10%,农民收入水平持续保持全省领先。
信息来源:海盐县农业农村局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