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细菌斑疹病

发布日期:2020-01-23 09:27 浏览次数: 字体:[ ]
分享:

  又称细菌性叶烧病。南、北方均有发生,从幼苗到成株均可发病,主要侵染叶片、豆荚,也可为害叶柄和茎。病菌主要在病种子及病残体上越冬,成为翌年的初侵染源,在田间借风雨传播进行再侵染。

    大豆细菌斑疹病

  又称细菌性叶烧病。南、北方均有发生,从幼苗到成株均可发病,主要侵染叶片、豆荚,也可为害叶柄和茎。叶片染病病斑初呈浅绿色小点,后变为大小不等的红褐色病斑,直径1-2mm,因病斑中央叶肉组织细胞分裂快,体积增大,细胞木栓化隆起,形成小疱状斑,表皮破裂后似火山口成为斑疹状,发病重的叶片上病斑累累,融合后形成大块变褐枯斑,似火烧状。豆荚染病初生红褐色圆形小点,后变成黑褐色枯斑。

  病原

  Xanthomonascampestrispv.glycines(Nakano)Dye异名X.campestrispv.phaseoli(E.F.Smith)Dyevar.sojensis(Hed.)Starr.&Burk.称油菜黄单胞菌大豆致病变种,属细菌。菌体杆状,大小1.3-1.5×0.6-0.7(μm),无荚膜,无芽孢,极生单鞭毛,革兰氏染色阴性,好气性。在肉汁胨琼脂培养基上形成黄色圆形菌落,表面光滑,全缘,似奶油状,能液化明胶,石蕊牛乳凝固变蓝色,水解淀粉,不产生亚硝酸盐,产生硫化氢和氨。病菌发育适温25-32℃,最高38℃,最低10℃。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主要在病种子及病残体上越冬,成为翌年的初侵染源,在田间借风雨传播进行再侵染。大豆开花期至收获前发生较多,除侵染大豆外,还可为害菜豆。

  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精选无病种子,必要时进行种子消毒。

  (2)与禾本科作物实行3-4年以上轮作。收获后及时深翻,以减少菌源。

  (3)必要时喷洒1:1:160倍式波尔多液或30%碱式硫酸铜悬浮剂400倍液、30%氧氯化铜悬浮剂800倍液、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700-800倍液、12%绿乳铜油600倍液。来源:中国兴农网


信息来源:市农业农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