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借力“天然药库” 引领“共同富裕”
发布日期: 2022-07-04 09:03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市农业农村局 字体:【

近年来,衢江区发挥生态优势、挖掘特色资源,综合施策、精准发力,加快推进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注重资源整合,增强要素保障。一是集聚组织资源。成立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及推进专班,构建规划共谋、项目共推、设施共建的产业帮扶机制;发挥衢江区中药材产业协会联系政府和会员之间的桥梁与纽带作用,助力中药材产业发展;组建衢江区道地药材产业农合联,做好合作、共赢、服务三大平台创建,抱团发展,打响衢江道地药材品牌。二是集聚政策资源。整合各类财政专项激励政策资金重点扶持中药材基地基础设施及中药材综合服务中心建设;整合2020—2022年区域协调财政专项激励政策省级激励资金1200万元及桐庐衢江山海协作工程帮扶资金,重点扶持中药材产业综合体(初级加工)及道地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研发基地建设。出台《衢江区农民增收产业发展扶持意见(试行)》,对库区、山区农民零星种植(林下套种)中药材的,给予补助,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三是集聚资金资源。推出全省首创涉农财政补助期权质押贷款(简称“财期贷”) ,贷款对象可以依托补助项目资金进行质押,无需另外再找抵押担保,提早以“真金白银”的方式投入项目建设,为现代农业发展注入了“金融活水”。

二、推进科技创新,强化标准引领。一是注重科技帮扶。与浙江中医药大学开展产学研战略合作,成立“浙江中医药大学专家工作站”、“浙江中医药大学衢江技术转移中心”,着手与科技部国家中药现代化(上海)创新中心开展质量溯源合作。益年堂农林科技公司通过建立市级专家工作站,积极引进浙江省林科院、浙江农林大学等科研院校的专家教授,不断提升自身研发创新水平;与欧洲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学会院士约翰·斯彼克曼签订院士专家工作站协议,成立衢江区首家外籍院士专家工作站。二是规范生产行为。制定颁布《白及生产技术规程》、《三叶青生产技术规程》、《小黄姜生产技术规范》等衢州市地方标准及《衢陈皮产地加工技术规程》衢江区地方标准,《铁皮石斛树上仿野生栽培技术规范》企业标准,通过按标生产,规范了药材生产各个环节及至全过程,保证中药材的真实、安全、有效和质量稳定。三是创建道地药园。按照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农业绿色发展的总体要求,通过夯实生产基础、提升设施设备、集成熟化技术、规范管理制度,在乌溪江库区实施了铁皮石斛仿野生栽培省级道地药园建设。还实施了林下栽培三叶青、林下套种黄精等市级精品药园,培育和壮大了衢江道地药材基地建设。

三、突出特色发展,提升竞争能力。一是推广林下种植模式。引导农民利用丰富的山林资源,发展以林下种植三叶青、白及、黄精等为重点的中药材产业。在大洲、举村、上方等乡镇,建成林下中药材基地;红日家庭农场利用铁皮石斛原生态活树附生栽培技术,在库区农户板栗树上栽植铁皮石斛,由农户通过“认养”或“合作”两种模式参与产业发展,带动农户发展树栽铁皮石斛,增产增收效果明显。二是培育药食同源品种。国家卫健委发布的110种药食同源名录,衢江区规模种植的山药、姜(生姜、干姜)、桑叶、桑椹、荷叶、莲子、黄精、橘皮、覆盆子、铁皮石斛等10多种中药材榜上有名。仙霞湖公司立足乌溪江库区生态优势生产了G20峰会专供生姜,铁皮石斛、陈皮、生姜等药食同源产品走出国门(国境),相继参加了马来西亚、香港、韩国等国际展。三是推动三产融合发展。引导桔农“剥皮卖肉”发展衢陈皮,实现“柑桔+中药材”跨产业整合发展。广胜公司既采用光伏基地套种了千亩三叶青,又投资3000万元建成年产80吨的三叶青中药饮片生产线,已投产并投放衢州市中医院、衢州东方超市连锁店及阿里码上放心平台,产品可通过支付宝、淘宝扫一扫查询,实现溯源、防伪鉴别。

信息来源:衢州市农业农村局

分享: 打印 关闭